音像资料媒体资产是电视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保护、开发、利用好节目资料,建立现代媒体资产管理体系,已成为电视台提高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电视台建台50多年来积累的130多万盘磁带、80多万小时的影像资料,是中央电视台最宝贵的财产,是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更是记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视听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几十年来对节目资料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守着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使其保持长久生命力的责任。
特别是近年来,以音像资料馆的建设和运行为标志,中央电视台在媒体资产管理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举措,使节目资料管理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音像资料馆数据库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库存节目数据总量达45万小时,节目资料使用量累计达到4万小时。由此可见,中央电视台的媒资管理工作对节目制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对全台的宣传报道起到了保障支撑作用。几年来,在坚持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台媒资管理工作实现了四次质的飞跃,取得了十多项创建性成果,填补了行业内诸多空白,在制度、管理、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实现了创新。
一、制度创新
2005年,制定了《中央电视台媒体资产节目资料管理总则》,确定了我台媒资管理的10项基本原¬则、管理流程的7个主要环节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之后,又制定了17个《实施细则》,规定了中央电视台媒资全流程管理中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明确了各项具体工作的标准和接口规范。
2007年,在编目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编目细则》,由一个《通则》和7个《分则》组成。《编目细则》的完成,标志着国内电视媒体行业在执行广电总局颁布的《编目规范》的基础上,产生了全国第一个较为详细、能指导音像资料编目实际业务工作的标志性文件。2009年8月,《编目细则》(3.0版)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鉴定,称该项目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年12月,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软科学奖二等奖。
《总则》、《实施细则》和《编目细则》相互配套,从而构建起我台较为完整的媒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标志着我台媒资管理制度建设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
二、管理创新
在我国电视业界首创磁带标识色和周转带制度,大大增强了媒资管理的视觉冲击和安全水平。用红、蓝、绿三种颜色把播出带、素材带、周转带区别开来,避免了原来同颜色各类磁带的混用,同时,将回收上来无有效内容和退库经过质检还可使用的磁带作为周转带,既减轻了栏目的经费负担,又满足了使用需求。
开创“一台三制”的管理模式,整合全台节目资源,加强媒资管理宏观调控力度。由于历史原¬因,过去一些中心都有自己的节目资料“小金库”,管理水平、标准参差不齐,资源共享存在障碍¬。为了把台所有节目资料纳入统一管理,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不同节目中心对节目资料使用需求的差异,实行“一台三制”的办法,设立了社教分库、新闻分库、体育分库,既满足了节目部门的需要,又使各中心节目资料纳入统一管理之中。针对新闻宣传的特殊性,对新闻分库保持了库的物理位置和管理团队不变,但借阅资料由总编室审批,管理标准严格按照中央电视台的媒资管理规章制度执行;针对社教中心分库在恩菲大厦远离台本部的实际,采取资料库的物理位置不变,节目资料管理处派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办法,受到社教中心欢迎¬;将海外中心的磁带库房收回台里统一管理,既减轻了海外中心的负担,又提高了管理水平。
在国内电视业界第一个搭建全流程网络化节目制播系统,成功尝试了节目制、播、存、用的网络化管理。2007年,为了适配新台网络环境下节目制作、播出、存储、资源共享及管理的新流程、新方法、新要求、新规律,搭建了节目生产全流程网络化制播系统。利用SATA系统勾联起节目制作系统、播出系统、音像资料馆存储系统以及节目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节目生产全流程网络化运行的目标。经¬过试运行,该系统经¬受住了汶川地震报道和奥运报道的考验,为新台全面实现网络化、文件化、高清化的现代化管理做了必要的准备。
设计了新台址“媒体资产全域式”管理流程,提出了国内业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所谓“媒体资产全域式”管理系统,在横向的管理范围上,是指对全台的视频、音频、书刊、及附属图文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纵向的管理流程上,是指从节目生产源头至节目资料再利用进行全流程管理;在管理实施上,是指依据《中央电视台媒体资产节目资料管理总则》,由媒资管理部门主导,媒资专业人员、节目编导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管理实施过程;在管理手段上,是指通过新址媒资技术平台采用的网络化、文件化等技术手段,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节目资料,统一纳入媒资管理平台,消灭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统一配置和共享。“媒体资产全域式”管理在奥运会期间进行了实战演练,在我台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将重大报道活动中的所有素材资料100%完整齐全地在第一时间收归台有。
三、技术创新
2003年,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工艺系统完成设计与建设工作。该系统实现数字化转储、编目、检索、下载等全流程服务功能,该设计成果先后荣获:BIRTV2004产品、技术及应用项目评选活动应用大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创新一等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协会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6年,我台开始对24000盘胶片资料实施抢救工作,其中包括我台回收的滞留在日本长达28年之久的《长江》胶片资料。通过抢救工程,使这些老胶片绽放出新的光彩。电视节目资料胶片抢救整理及数字化项目被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评为“王选科学技术一等奖”,该奖项是我国新闻界最高层次的科技奖项。
四、服务创新
音像资料馆在提供节目数据检索、下载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适配宣传热点,建立主题数据库。截至2009年底,为全台节目制作提供资料支持达4万小时。为了满足用户对于热点、重点事件的个性化需求,音像资料馆建立了“北京奥运”、“抗震救灾”、“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上海世博会”等主题数据库,制作了《节目数据资源手册》,适时配合中央电视台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节目资源共享。主题数据资料库的建立,为用户提供了“主题搜索”模式,有利于提高搜索效率和搜索服务的竞争力。
媒体资产管理已成为展现中央电视台先进管理手段和丰富节目资源的重要窗口,众多国内外各界人士来音像资料馆参观交流。音像资料馆作为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视音频中心,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参观与交流,目前已成为外事处确定的展现中央电视台先进管理手段和丰富节目资源的重要窗口。到目前为止,音像资料馆总计接待参观国内外400多个传媒机构,5000多人次。包括英国BBC、美国NBC、日本NHK、韩国KBS等国际着名媒体机构。音像资料馆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数据编目学习基地,常年进行各地方电视台、音像资料馆数据生产的授课培训。国内许多电视台、音像资料馆来馆学习、考察。到目前为止,全国26家地方电视台均已在借鉴我台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各自的媒体资产建设项目。
尝试进行节目资料有偿使用服务,为适应电视产业发展对增长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做探索。为了将我台拥有的巨大节目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我台事业和产业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我台尝试推行节目资料的有偿使用服务。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论证,出台了《中央电视台节目资料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目前正通过模拟记账的方式统计各类数据。在新址系统的设计中也已增加节目资料使用收费功能,进入新台后将全面实施节目资料的有偿使用,这将大大提升媒资管理工作的价值。
中央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正如国际电视资料联合会(FIAT)主席赫伯特•黑达克所说:“中央电视台的媒体资产管理用五年时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创新和进步,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果,成为音像资料管理领域在国际上的领头羊。从这个角度讲,中央电视台距离国际一流媒体已经很近了。” 在2009年国际电视资料年会上,我台媒体资产管理工作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并一举摘得“国际电视资料成就奖”,这也是亚洲国家电视媒体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今年是我台媒资管理事业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的理念,尽快把我台的节目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势,使之成为我台新的增长点,实现媒资管理事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责编: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