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播电视信息资料的集约化管理
王亚平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
(该文曾荣第六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信息资料委员会
(2000-2001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得2004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广播电视系统信息资料管理体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对目前
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集约化管理,以此
实现全系统内信息资料的行业化管理,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进入21世纪,以录音录像视频资料为主要特征的广播电视信息资料,正以其方兴未艾的生命力和多侧面的信息功能为社会所瞩目。这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的变迁,它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可靠见证,是几代广播电视人辛勤奋斗的结晶。今天,我们仅仅满足于拥有是不够的,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为推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大发展服务;如何为节目宣传服务;如何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服务。
本文拟就广播电视信息资料管理的新模式,即集约化管理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集约化管理
广播电视系统的信息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节目播出磁带、台本、图书、报刊、新闻剪报,以及图片、档案等在内的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它们构成了信息资料部门的业务主体,并决定其典藏范围,服务对象,工作任务。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系统的信息资料部门几十年来,始终走的是一条分散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说到底,这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产物。今天,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旧体制留给我们的这种管理方式究竟是利还是弊?
这种管理方式完全是封闭式的。电台、电视台各管各家的资料室,一台一库。其利在于,由于服务对象都是本台的编播人员,资料周转快,版权清晰,专业性强。其弊在于,重播出,轻管理;重使用,轻保存;重眼前,轻长远。目前,我们的管理现状是怎样的?
从存储空间看,随着节目播出量的增大,电台、电视台节目资料的存储量与日俱增,图书报刊大量购进,造成各台普遍存在库房拥挤不堪的现象。
从管理手段看,以手工为主的检索方式无助于音像资料的及时充分利用;许多电台、电视台对节目资料的保管条件差,设备陈旧,使一些具有永久保持价值的节目资料或破损或霉变而不能利用,资料损失严重。有的台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一些珍贵资料的丢失。
从资源配置上看,各单位迫于经费、空间、人力问题,只顾收集与自己有关或自认为重要的那部分资料,对大量可利用的信息无法顾及,造成资源建设基本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宏观合理的结构配置,形成资源个体重复,总体贫乏的局面。
几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分散管理的模式是敝大于利。造成在本系统
内,信息资源的建设缺乏宏观调控能力,由于重复建设严重,不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多媒体数据库。大量丰富的节目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沟通与利用,严重阻碍了资料的相互交流,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还造成各台资料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它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有的单位是有人才缺资金,有的单位是有资金缺人才。总之,它没有遵循信息资料工作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信息资料系统的整体优势,也不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总体发展。
那么,什么是集约化管理?所谓集约化管理,就是要在广播电视系统内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这种管理方式,不是要搞垄断,搞集权,搞利益的再分配,而是要遵循信息资料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有关的法规章程办事。采用高科技手段,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标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具有广播电视专业特色的多媒体数据库,对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发挥系统优势,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推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大发展服务,为节目宣传服务,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服务。
二、集约化管理的优越性
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好的管理体制,就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广播电视系统内部看,经过几年的实践,在一个地区率先实现节目资料的集约化管理,并取得成功经验的是: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1995年1月,上海市广播电视局成立了节目中心。它对电台、电视台首播满两年的音像节目进行定期收集,集中管理。变各台分享的资源为全局共享的资源,使资源共享得到了真正实现。他们制订了相关的法则,既保证了在版权许可范围内的有偿使用,维护了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又使一家独有的资源变为大家可以共同使用的资源。这种管理模式,突破了长期以来条块分割,各台自我管理的格局,集中了专业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进行合理统筹运作,实现了资源管理的最优化,着录标引的标准化,内部管理的计算机化。它为编播一线人员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及时抢救了一大批珍贵的音像资料,完成了大量磁带的修复工作;解决了各台库房紧缺的问题,对库存的节目资料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从国内新闻媒体的外部环境看,作为通讯社,报社龙头老大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先后成立了颇具规模的信息中心。他们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例如新华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资料中心的规模日益扩大,他们在经营运作中逐渐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新华数据库》,这一产品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新华数据库》已经远销至美国,欧洲,东南亚各国,每年创利数百万元。
总之,集约化管理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集中优势办大事,保证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一改旧的管理体制遗留下来的各种弊端,符合资料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保证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的基石,也是信息资料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